历史当然没有如果,但“历史”走到这一刻时,会发出一声叹息。
历史走到纳粹德国吞并捷克苏台德区的时候也叹息过,以生产歪把子机枪著称、装备精良的捷克军团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下,在波兰的趁火打劫下,一气之下投了德国,打波兰的时候比德国人还玩儿命。
张学良的东北可不是捷克,张学良面对的日本关东军也不是捷克人面对的德军,套用到欧洲,你可以认为,是弱小的“德军”主动攻击起强大的“捷克军团”。
来看看历史走到1931年9月18日时的亚洲是个什么样的局势:
日本:
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乏善可陈,对外扩张受到英美压制,从英美传来的经济危机在国内倒是畅通无阻,关东还发生了大地震,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还发起捐助。虽然田中奏折指出了侵占东北的“方向”,但国内仍有顽强的反制势力,若槻礼次郎首相引领的文官政府比较软弱,奉行“国际协调”的基本处置原则。
在中日关于满蒙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在“中村事件”发生期间的1931年6月,日本军部和政府就制定了一年之后“武力解决满洲”的方案,在这一年之内,奉行的是“不扩大方针”,并获得天皇批准,也就是说,假如谈判未果,在“取得国际方面的谅解”后,开战最早也是1932年6月,也是早晚的必然,但关东军等不及了。
关东军的兵力准备: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是第二师团,人数是15000人,铁路守备队5000人,加上宪兵、旅顺的炮兵和各类警察,人数统共为25000人。
(图片为日本最后一个敢于与军部对着干的首相犬养毅,他被日本青年军人刺杀)
中国: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后,张学良顶住了日本人的压力,宣布改旗易帜。张学良否认张作霖个人与日本人签订的关于允许日本再建新铁路的私约;张学良继承老爷子遗志,建成和继续兴建10条铁路,包围日本的满铁,通过低价位,重创满铁的盈利能力;另开葫芦岛港,抢夺日本控制的大连港的饭碗;拖延当年的铁路借款偿还。以上种种做法,日本人的感觉就是,张学良没有履约诚信,张学良没有谈判诚意,被张学良耍了。
东北军的兵力部署:辽宁60000人,吉林80000人,黑龙江50000人,在东北的正规军人数超过20万人,另有调进关内的70000余人。以中日双方的正规军人数对比,大约是一比八到一比十的比例。
综述:
这时期的中日关系主要反映在张学良主政的东北地区与日本的关系上,之前引发中国汹涌民意的青岛问题,已经随着二十年代日本归还青岛得以事实上的基本解决。
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针对苏联的一次挑衅性试探,本来宣布收回中东路的过程中,苏联人已经准备哑巴吃黄连、打掉牙齿和血吞了,无非是想要几百万的补偿款,但张学良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态度过于咄咄逼人,最终引发了战争。
战争结果教训了张学良,不但没有赶走苏联人(本来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反而让日本人对张学良的军力做了大致摸底,也知道国民政府的支持将是口惠而实不至。对张学良的影响最深刻,深刻到他觉得除了“帝国主义军力不好惹”之外,必须在与日本的谈判中扳回“损失”和国民的信任,他又错了,假如拿出谈判的足够诚意,中日开战并非100%的选项,还有可以避免的一些可能性。但张学良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看不清晰方向了。
世人只知道九一八,可叹并不了解九一八的根源,与张学良有着难以撇清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形势:
日本:
虽然明知军部和政府是奉行“不扩大方针”,但关东军内部的军官可不是这样想,他们也知道中日战争极有可能在1932年春之后打响,但到时候哪里能显示出他们的功劳?万一接下来的这一年中日谈判顺利,战争打不起来怎么办?在此基础上,1931年9月18日晚,他们以微薄的铁路守备团的500人的兵力,在柳条湖制造爆炸,然后悍然炮轰北大营。次日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在局势的带动下,命令日军把战争扩大化。
关东军的战争扩大化当然违反了日本国内做出的“不扩大方针”,天皇和元老西园寺公望命令陆相南次郎赶紧约束,军部的老爷们也敏锐的看出了关东军的目的,下令日本驻朝军勿越边境,不能让事态扩大化,军部当然知道,以关东军的当时实力是不足以赢得张学良的东北军的。
张学良当然不会站在日本天皇、政府和军部立场考虑,他“毅然”的下达不抵抗的命令,把希望寄托于国际上的干涉。
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也早已洞悉事态未来的发展,他的目的就坚决把军部和政府拖入战争,为此他早就和日本驻朝军司令林铣十郎打好招呼,让他赶紧越境投入战争。林铣十郎的军队到了边境,即将越境前,接到了陆军“停止进军”的叱令电报。
林铣十郎的军队越不越境有那么重要吗?有!因为之前日本政府和军部早已经把驻朝军做了针对部署,那就是绝不能越境,越境必须在经过军部同意的基础上,由政府内阁开会通过,并呈报天皇同意,也就是说,驻朝军被加了军部、政府、天皇的三道锁链。
正常情况下,这三道锁链能够锁住这潘多拉的魔盒,不会轻易让中日陷入大规模战争状态。然而林铣十郎早已决定要做这个“越境将军”,9月20日凌晨,林铣十郎回报军部,驻朝军将于次日越境。
面对林铣十郎的强硬姿态,20日当天,军部被拖下水;21日中午,驻朝军越境;22日,内阁面对既成事实,被拖下水,承认事实,追加资金。截止22日,三道锁链次第打开,“不扩大方针”已经粉碎。有趣的是,24日,日本政府对外发表的公报中,还在向国际社会宣传,日本将在东北奉行“不扩大方针”,对东北没有领土要求,这就是想在国际社会混淆视听,纯属耍赖不要脸。
(图片为林铣十郎,1937年初曾组阁担任首相)
中国:
面对日本500多名铁路守备军的进攻,北大营第7旅王以哲8000余人除了少部分没有得到通知,进行了抵抗之外,大部未放一枪、安全撤离。
面对日方关东军、铁路部队和驻朝军合计近3万人的兵力,在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下,20万东北军有组织撤退至关内。
回到题目上所说的“假如”这个环节。
假如抵抗,8000人的号称精锐之师的第7旅王以哲部会守不住北大营?
即便北大营事发仓促,最终失守,以东北军与关东军和先期驻朝军的八比一的人数对比,东北会守不住?
即便是驻朝军的两个日本师团继续增兵东北,张学良的七万关内人马不会增援?国民政府不会增援?
仅以纸面兵力而言,只要日本不从本土派兵,可能是会守住的,问题是根本不会等到日本驻朝军的两个师团增重兵前来,日本军部和政府还是有处理几个替罪羊、叫停战争的可能的,国际方面的出兵干涉指望不上,但按照英美的一贯做法,协调中日矛盾、调价争端是肯定会出现的。
张学良之所以没有等来国际干涉,只是因为一句话——“上帝只救自救之人”,你连自己都一枪未放,破罐子破摔,你还有脸指望别人?
国民政府固然是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日本当时也没有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这也是个铁定的事实。
军部关东军张学良林铣十郎日本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