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刘娥
近日,深圳市南头中学高二(17)班的同学们以双手为犁铧,在劳动的热土上耕耘青春的深意。以行动为笔墨,在劳动周的五彩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从教室到耕园,从书海到餐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专注的身影,每一帧身影皆凝聚着十七班集体的温度。

周一的傍晚,同学们放下课本,化身“书的守护者”,穿梭于书架与读书广场之间。指尖轻触泛黄的书页,将散落的报刊归位;弯腰擦拭桌椅的缝隙,让每一处角落焕发新生。汗水滴落时,有人递来纸巾;高处书籍难及处,总有一双手稳稳托举。当最后一本图书回归原位,墨香与笑语交织,疲惫悄然消散,唯余整齐的书架见证着集体的温暖。
周二的宝琦楼,迎来一群特殊的“清洁艺术家”。同学们手持抹布、扫帚,从走廊到教室,从窗台到地板,用细致与耐心拂去尘埃。擦拭玻璃时,有人主动扶稳梯子;搬运桌椅时,几人默契配合摆正方向。阳光透过明净的窗户洒入教室,映照着少年们额角的汗珠,也映亮了焕然一新的学习天地。这一刻,劳动不仅是任务,更是对校园的深情守护。

周三的耕读园,泥土的芬芳与青春的热情撞个满怀。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卷起衣袖,松土、培苗、移栽,指尖沾染泥土,却笑得格外灿烂。有人细心为幼苗浇水,有人蹲身清理杂草,田埂间此起彼伏的鼓励声,让劳作化作一首欢快的协奏曲。回望玻璃房中破土的新芽、田垄上整齐的菜苗,劳动的成就感在春风中悄然生长。
周四的食堂后厨,锅铲与餐盘的叮当声奏响奉献的乐章。同学们戴上围裙,化身“分餐小能手”,盛饭、端汤、擦拭餐桌,动作虽生疏却无比认真。有人踮脚为老师递上热汤,有人轻声提醒同伴注意台阶。食堂阿姨的赞许与师生的笑容,让疲惫化作心底的暖流。

周日的知味餐厅,烟火气里升腾着班级的温情。九组同学各展所长,洗切翻炒间默契十足。有人刀工娴熟,将土豆切成细丝;有人化身“掌勺大厨”,翻炒的香气引众人驻足。八菜一汤渐次上桌,番茄炒蛋的鲜亮、玉米排骨汤的醇香,皆是团结的滋味。师生围坐共享盛宴,举杯感谢指导的厨师与家长义工,餐桌礼仪与欢声笑语交织,定格为最温暖的班级记忆。
以劳动之名,致青春之光。高二(17)班的同学们在劳动中领悟了协作的力量,在奉献中感受了集体的温度。图书馆的书香、耕读园的绿意、食堂的烟火、教室的明净,不仅是劳动的印记,更是青春路上永不褪色的勋章。愿这份热情与担当,伴随他们继续书写属于17班的辉煌篇章。
举报/反馈